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民族要闻
贵州关岭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校园
发布时间:2020-09-02   信息来源:贵州省民宗委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民族中学在搞好教学的同时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纳入重点工作来抓,建立了完善民族团结教育长效机制,引导各族学生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不断增强“五个认同”,深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取得显著成效。
       选优秀主题强办法措施促进创建特色更加鲜明。一是以马克思主义“三观”教育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突出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体的核心理念,培养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以“教育让生命更有价值”的办学思想为主体,推进各民族学生的人生价值思想教育,实现本色育人。二是“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促进学生多元发展”的特色文化育人。以中华传统文化为统领,通过双语教学、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加强学生的民族文化教育,全面展示优秀的民族歌舞、体育、美术工艺。大力营造校园文化环境和设立民族文化创生中心展示教学成果,实现环境育人、文化育人、过程育人,促进学生多元发展,获“全国首批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学校”殊荣。三是“敢为人先的顶云精神”科创育人特色。2014年与省级一类示范性高中—贵阳一中实现“2+4”合作办学模式,由贵阳一中采取常驻和互派两种帮扶形式,帮助学校重建学校管理、教师发展、学生引导、后勤保障四个方面运行机制。2019 年深化为“1+1+3”组团式帮扶模式,由精准帮扶转向组团式帮扶模式,逐步形成关岭教育一体化的联动模式,增强了造血功能,积极发挥关岭民中在振兴全县教育的龙头作用,成为北盘江流域20余个县市学生慕名求学的名校、强校,已向省内外高校输送大学生5647人,实现教育发展质的突破。四是“以体启智,以艺育德”的民族体艺育人特色。将民族体育、舞蹈、美术引入课堂教学,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健康心智、审美情趣与高尚情操,成立贵州省名校长工作室、省级民族体育名师工作室,完成调研课题《少数民族体育与民族舞蹈资源开发与利用》,组织编著《苗家花棍舞》《索岭布依族、苗族刺绣》等校本教材。五是“乐学善学,勤于反思”的第二课堂育人特色。开设中华优秀文化教育第二课堂,采取“学生工作坊”,通过合作、探究、交流、学习,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推进“研学旅游”,通过集体旅行,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抓重点工作建长效机制促进创建更加规范有效。一是增强学校自身发展内发动力机制开展创建。优化组织结构,提高行政效率,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贤者居上,能者居中,工者居下,智者居侧”,学校进行全员结构调整,校领导、管理部门、一线教师队伍和贵阳一中为主体的顾问团队形成良好结构组合,各就其位、各行其是,推进学校良性运行,建构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内发动力机制。二是推行党政部门联建的校政联动机制开展创建。加强与民宗、教育、文化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开设寄宿制少数民族高中班、双语教学班、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等,形成信息畅通、共勤共力的校政联动机制,使学校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民族特色高中品牌学校。三是建设民族地区与省内名校校际互动机制开展创建。实施“走出去,请进来”发展策略,激活和提高人力资源使用效率,与贵阳一中合作所形成的校际互动机制成为民族地区教育学的生动实践和典型范例。四是拓展民族教育创生实践机制开展创建。兼顾各民族学生地域差异和文化差异,既遵循共性规律、又考虑特殊性,相应建立课改运作机制,丰富了教育的内涵。五是扩大民族学校影响社会辐射机制开展创建。学校跨越教育行业和县域界限,形成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辐射机制,发掘优秀民族文化,促进文化传承创新;发挥学校人力资源优势,助力脱贫攻坚;扩大学校社会影响力,助推北盘江流域教育事业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良性发展。
       强民族团结增共同体意识促进创建成果更加显著。一是“同学情”促进和谐共进同学关系。“新课改+双语+民族文化进校园”融合式发展的课程改革实践,在培养学生共性知识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民族文化记忆,促进各民族学生友好相处与和谐共进的同学情,成为融洽民族关系、增强民族认同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基础。二是“师生情”形成育人共情师生关系。“新课改+双语+民族文化进校园”育人框架下,民汉合校,混合编班,良好师德师风,友善师生关系,共学共进共情和谐氛围,促进各民族师生亲如一家“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三是“乡梓情”培育热爱家乡浓郁情怀。通过对中华文化特别是家乡优秀民族文化的理解和体悟,广大师生更加热爱脚下的土地,有了“根”的依托。从学校毕业后在各个地方各个岗位上工作的学生,也时刻关注着自己的乡梓,用各种方式途径反哺着自己的家乡,追忆浓浓的乡愁。四是“民族情”增进各民族友好情谊。随着学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吸引了北盘江流域20余个县(市、区)的各民族学生在此求学。学校成为多民族文化交融交汇的重要场所,各民族学生在此共学、共乐,像石榴籽一样紧密学在一起、团结在一起,增强了各民族学生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树立了团结的典范和良好的社会形象。五是“团结情”共铸中华民族一家亲意识。在实施教学改革中,学校既注重传授现代科学知识,又注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域内优秀民族文化,以培育同学情、师生情、乡梓情、民族情为切入点,促进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结下了深厚的团结情,形成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浓厚氛围,成为北盘江流域实践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教育实践基地。
  
中国民贸微信公众号
中国民贸微博
COPYRIGHT © 1986-2016  BY 360环球在线注册 - 环球360最新官方入口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左安门内大街20号 邮编:10003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4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