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民族要闻
贵州省民宗委积极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民族工作
发布时间:2020-04-20   信息来源:贵州省民宗委   
       贵州省民宗委坚持以脱贫攻坚为统揽,谋划提出“12345”工作法,助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民族工作。
       一是瞄准“一个目标”助党建。省民宗委机关各党支部瞄准提升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党组织做好民族工作能力的目标,分别与“9+3”挂牌督战县(区)12个省级易地扶贫搬迁民族工作示范社区党支部结对,通过与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党组织共同过组织生活会、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等方式,宣传民族政策、法规等,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民族工作能力。
       二是实施“两个计划”助就业创业。实施“双培”行动计划,把基本解决汉语言障碍作为长远战略目标,开展“小手牵大手”等活动,逐步解决少数民族搬迁群众的汉语言障碍问题。结合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实际情况,根据当地产业发展需求和群众意愿,组织开展实用技能培训,促进搬迁群众就业创业。实施民族产业发展计划,选择具备产业发展潜力的民族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支持社区发展民族文化特色产业,积极搭建产品宣传平台,对条件成熟的纳入“黔系列”品牌打造并进行宣传推广,命名挂牌一批传统手工艺传习所。
       三是建立“三个机制”助服务优化。探索建立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少数民族人口管理机制,摸排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少数民族人口生产生活、技能培训、创业就业等基本情况,把少数民族人口就学、就医、就业等纳入台账管理,补齐服务短板。探索建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窗口服务机制,制作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手册,依托社区服务窗口设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综合服务窗口,提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登记办证、劳动就业、子女入学、法律援助等方面的服务。探索建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流出地与流入地沟通协作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城市少数民族人口分类信息库,实现少数民族人口服务管理信息化。
       四是推进“四个建设”助文化传承保护。推进民族文化阵地建设,统筹利用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已规划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提升打造民族文化体育活动广场和社区民族文化活动室(乡愁馆)等,配置相关设施设备,为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和开展各项文化活动创造有利条件。推进民族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组建民族文体娱乐人才队伍,定期开展民族文体活动,加大民族文化人才培养力度,实施少数民族手工艺人才培训。推进社区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搬迁社区各族群众文化服务能力。推进民族文化活动内容建设。鼓励在少数民族占比较大的搬迁社区,群众规范自办民族节庆活动,树文明新风、革陈规陋习,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互鉴;支持有条件的搬迁社区以民族传统歌舞、体育、手工艺等为主要内容,结合体育、美术、音乐、兴趣班、大课间等课程活动,开展民族文化进社区、进校园等活动,丰富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民族文化内涵。推进中华文化宣传教育体系建设,依托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文化服务设施,深入搬迁群众多方位、多角度宣传中华文化,加大对法律法规、民族政策、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等的宣传力度,构建搬迁社区层次丰富、内容丰满的文化宣传教育体系,进一步增强搬迁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五是开展“五个活动”助社区治理有效。开展“我们的节日”演出活动,结合中华传统节日、重要节假日,走进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组织开展“感恩奋进·和谐家园”脱贫攻坚慰问演出等文化活动。开展“决胜小康、奋斗有我”主题宣传活动,推动搬迁社区形成居民公约,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挖掘搬迁群众中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加以宣传,激发搬迁群众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热情。开展“送温暖上门”暖心活动,走访少数民族群众,对生活有困难的少数民族搬迁家庭,主动上门了解实际情况综合施策帮助解决少数民族搬迁群众实际困难。开展“守望相助”邻里活动,挖掘典型案例,通过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增强少数民族搬迁群众归宿感。加强少数民族搬迁群众矛盾纠纷调处,及时处置搬迁社区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机制,促进搬迁社区群众之间交往交流交融。开展“学懂守用”法律服务活动,紧密结合“平安贵州”建设,编印发放法制宣传手册,深入搬迁社区宣传扫黑除恶、风险防控化解、社区治理现代化、维护民族团结和谐及政策法规等;协调各级司法部门力量,针对少数民族搬迁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主动上门服务。
  
中国民贸微信公众号
中国民贸微博
COPYRIGHT © 1986-2016  BY 360环球在线注册 - 环球360最新官方入口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左安门内大街20号 邮编:10003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433号